有一个这样的公益广告:
它描绘了一位母亲快乐地准备丰盛的食物,并快乐地等待她的儿女回来。
但断断续续地,孩子们打电话说他们不会回来吃饭,母亲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迷失了方向,守着桌上的食物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,子女在外工作,父母留在家中的情况并不少见。
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父母之爱的杰作,很多人用"伟大"一词来形容它。这部电影就是——
《东京物语》
一部不用太多文字就能让你哭的经典杰作。
《东京物语》由小津安二郎执导,笠智众、原节子等主演,于1953年11月3日在日本公映。
该电影上映播出至今已近70年,但豆瓣上有16.3万人看过,有23.2万人想看,观众评分为9.2。
这是一部黑白电影,但一旦你看到它,它就会让你哭泣。
电影的情节也很简单:一对来自农村的老夫妇到东京看望他们的孩子,欢快地出发,最后失落地回来。
平山周吉和妻子平山登美年纪比较大,儿女都不在身边,二老感到有些孤独寂寞,便打算到东京看望自己的儿女们。
他们首先来到大儿子敬一家,孙子对他们表现出了不耐烦,对他们不搭不理甚至是哭闹。
更令人伤心的是,大儿子似乎并不欢迎他们。
大儿媳问敬一除了为二老准备肉之外是否还要准备生鱼片,敬一竟然说不用。
吃完晚饭后大儿子敬一也表现得很冷漠,似乎并没有什么想要跟父母说的,甚至督促父母回房间休息。
而后二老来到女儿文子家中,同样,女婿为二老买了点心,女儿竟然尝过后说食物很好吃,但是没必要给父母买这么贵的东西,给他们吃便宜的饼干就可以了。
自然,面对种种出乎意料的事,两位老人有些难过。
平山夫妇的儿女平时都很忙,没有时间照顾父母,更没有时间带他们在东京逛逛。
女儿文子就打电话给纪子。
纪子是二老二儿子的遗孀。
虽然二儿子已故八年,但纪子仍然欣然同意,甚至请假陪两位老人在东京游玩,还请二老到家里就餐,为母亲捏肩膀,给二老钱作为礼物……
纪子仿佛是导演故意穿插的浓墨重彩的一笔,和不孝的儿女相比,纪子对二老的悉心照顾更像是一种讽刺。
文子和哥哥敬一为了省钱,也为了省去照顾父母存在的“麻烦”,便合伙为父母订了热海温泉。让二老去度假,预定的房间也是廉价的。
刚到热海旅馆时,二老以为这次度假会非常美好。
不想夜晚却传来年轻人嘈杂的吵闹欢乐声,二老一宿没休息好。
二老决定提前离开度假地,回到儿女家。
面对提前归来的父母,女儿文子不满意的责备二老,说自己即将举办聚会。
两位老人只好无奈、失落的从女儿家离开。
他们本想去纪子家借住一夜,但是纪子家太小,最后只能留下母亲,父亲去找自己的老乡服部。
平山周吉和老乡一起来到了酒馆,还叫上了另一位老乡,三人都吐槽自己的儿子不太孝顺。
本来平山周吉想在酒馆通宵,没成想酒馆打烊,自己喝醉后被警察送到了女儿文子家,女儿文子见此状很是嫌弃。
第二天,平山夫妇失落而归。
不幸的是,在回家的路上平山登美生病,半路来到大阪的三儿子家中,三儿子却也是非常嫌弃。
最终母亲平山登美去世,前后不到十天。
整部影片没有什么冲突,剧情也很平淡,但是小津就是用这种平淡的剧情将人性的凉薄尽数展现,也将子女成人后与父母的疏远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影片虽平,但并不能阻止观众的泪水。
平山夫妇的儿女确实是为生活奔波忙碌,也确实没有时间照顾怀揣着喜悦、期待来看望自己父母,但是他们连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未做到。
如果不是很少回家,父母怎会主动跑到东京;
如果不是缺少对父母的关爱,怎会连好吃的都不舍得给远道而来的父母吃;
如果不是骨子里对父母的冷漠,怎会处处对父母表现出嫌弃……
我们常说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离开人世间后才明白这个道理,但那时,已经晚了。
小时候我们学说话、学走路很难,父母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我们;
从小到大我们有喜欢吃的菜,父母会一直做这道菜,直到我们吃个够吃到满足;
如果有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,父母会首先想到把它留下给我们。
这是一部感人的、发人深省的电影。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谋深远;反之,子女需善待父母。
有时间可以多陪陪父母,不要让他们经历子女的冷漠和老年的孤独。
-
中央六台央视cctv6电影频道为什么叫六公主 是什
总看到有人提起中央六台央视cctv6电影频道为什么叫六公主?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有什么典故和梗吗?其实主要是因为CCTV6放电影时,它有...更多